勇于擔當、善于作爲
	   只有練就擔當作爲的硬脊梁、鐵肩膀、真本事,苦幹實幹、不懈奮鬥,才能創造無愧于黨、無愧于人民、無愧于時代的業績。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,我們就要事不避難、義不逃責,大膽地幹、堅決地幹!
	  “明年牛產業要做大,菊花產業要做強”,“80後”扶貧幹部邱軍在生命最後時刻寫下的囑托,令人感佩;“林恒明桃3棵、雷淑蓮桃17棵、蘭謝金桃6棵”,村幹部孫麗美的工作笔記裏,與群衆相關的事項總是格外詳細。連日來,“時代楷模”邱軍和孫麗美的故事直擊人心,他們奔波于大山、奮戰在鄉村,直到生命最後一刻。他們以實際行動诠釋着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,折射着敢于迎難而上、勇于闖關奪隘、勤于奮鬥奉獻的幹部群像,也激勵着廣大黨員幹部以擔當作爲在新時代展現新氣象。
	  “幹事擔事,是幹部的職責所在,也是價值所在。”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,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年輕幹部要“勇于擔當、善于作爲”。黨把幹部放在各個崗位上是要大家擔當幹事,而不是做官享福。幹部敢于擔當作爲,既是政治品格,也是從政本分。對于年輕幹部而言,只有練就擔當作爲的硬脊梁、鐵肩膀、真本事,苦幹實幹、不懈奮鬥,才能創造無愧于黨、無愧于人民、無愧于時代的業績。
	  能否敢于負責、勇于擔當,最能看出一個幹部的黨性和作風。誓言“水過不去、拿命來鋪”的黃大發,敢啃硬骨頭、甘當“燃燈者”的邹碧華,回鄉奉獻、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黃文秀,罹患漸凍症仍在戰疫一線奔忙的張定宇……一個個優秀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昭示:敢擔當、敢作爲就是要“在困難面前逞英雄”,起而行之、勇挑重擔;就是要“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”,勇于開拓、不懈進取;就是要“明知山有虎、偏向虎山行”,真正成爲帶領人民群衆攻堅克難的主心骨。今天,改革發展穩定工作那麽多,年輕幹部更要把使命放在心上、把責任扛在肩上,敢于中流擊水、破浪前行。
	  擔當和作爲是一體的,不作爲就是不擔當,有作爲就要有擔當。不擔當不作爲,不僅成不了事,而且注定壞事、贻誤大事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我們做人一世,爲官一任,要有肝膽,要有擔當精神,應該對‘爲官不爲’感到羞恥”。幹部幹部,幹是當頭的,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,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。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幹事,只想揽權不想擔責,只想出彩不想出力。溫室裏長不出參天大樹,懈怠者幹不成宏圖偉業。年輕幹部要勇于挑重擔子、啃硬骨頭、接燙手山芋,堅決不做政治麻木、辦事糊塗的昏官,不做飽食終日、無所用心的懒官,不做推诿扯皮、不思進取的庸官,不做以權謀私、蜕化變質的貪官。
	  做事總是有風險的。正因爲有風險,才需要擔當。現實中,有些硬骨頭不好啃,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心力,還可能要擔風險、擔責任;有些難題牽涉面廣,短期內很難有大的突破,卻又必須破題、解題。面對這樣的情況,共產黨人該如何應對?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曾這樣說,“只要是爲了發展、爲了群衆就大膽去幹,有責任我來擔”。衡量黨員、幹部有沒有鬥爭精神、是不是敢于擔當,就要看面對大是大非敢不敢亮劍、面對矛盾敢不敢迎難而上、面對危機敢不敢挺身而出、面對失誤敢不敢承擔責任、面對歪風邪氣敢不敢堅決鬥爭。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,我們就要事不避難、義不逃責,大膽地幹、堅決地幹。
	  征程萬裏風正勁,重任千钧再出發。越是接近民族複興越不會一帆風順,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骇浪,就越需要廣大年輕幹部練就擔當的寬肩膀、成事的真本領。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、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,當攻堅克難的奮鬥者、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,在摸爬滾打中增長才幹,在層層曆練中積累經驗,年輕幹部才能穩紮穩打向前走,過了一山再登一峰,跨過一溝再越一壑,不斷通過化解難題開創工作新局面。
 
	2022年2月10日星期四 
 
	[大家風範編輯上傳]